2012年2月25日 星期六

心開蔓荼羅(四):以戒為師

「無嗔即是戒,心淨即出家。我性與汝和,一切法無差。」拾得笑曰,驅牛出,乃呼其前世僧名,牛即應聲而過。「前生不持戒,人面而畜生,汝今招此咎,怨恨於何人?佛力雖大,汝辜於佛恩。」--(傳燈錄)

什麼是戒律?家有家規,國有國法,佛也有佛法。禪師拾得說,無嗔即是戒,心淨即出家。但這意涵深奧,恐怕有人不解。

其實,戒律就如同是我們的心、我們的眼。所以要好好保護。我的上師卻映多傑仁波切曾開示:「戒律是為了保護作惡者用的,善者根本無需戒律,到了無戒可戒就自由了。對於不會犯惡者,根本無需用到戒律。所以不必害怕戒律。這正是佛陀的慈悲,為了讓習氣重者也可以學習佛陀教義而制訂了戒律。」

2012年2月19日 星期日

心開蔓荼羅(三):愛別離苦

「若愛生時,便生愁蹙、啼哭、憂苦、煩惋、懊惱。從癡有愛,則我病生。但為欲故,關在癡獄。」--《楞嚴經》

愛情,古今藝術家傾全力歌頌它,希臘詩篇:「儘管時間固執,我的愛情飢渴未了。」愛情和飢渴有關,飢渴又和欲求不得有關。環環相扣,於是愛情甜美的另一端是苦的。

但眾生皆問:「情是什麼?永遠是什麼?」佛家說:「情不重不生娑婆。」

愛情,就像在刀上舔蜂蜜。

2012年2月13日 星期一

心開曼茶羅(二):死生虛幻

心是大宇宙,如蔓荼羅(mandala),你的心就是你的壇城,你的道場。這人間的愛恨情仇全源於心緒。我想寫的是藉由佛陀的義理以及許多大成就者的言行與流傳的詩歌,來觀照我們生活世間的情緒百態。情緒是我們當代人迫切課題,然千百年佛陀早已開示:花開見佛悟無生。我心如秋月,教我如何說。是不能說是無法言喻啊!所以我的書寫也不過是整片佛陀智慧之海的一小滴而已,掩蓋在文字之下的幽微密義,才是得去深思與體會的。

「除了死亡,我們的生命沒有其他的結局,如同海洋是河流的唯一歸宿。在死亡的時刻,修行是我們唯一的依賴,一生所行之善業是我們唯一的朋友。」--頂果欽哲法王。

2012年2月6日 星期一

認不是生智慧水

圖:(似蓮花,不著水)/wenin

積累罪業,一旦冰釋。譬如諸水也。身之煩而濯之無不清。衣之污而澣之無不潔。器之穢而溉之無不淨。汲大海之三昧,以遍周法界,灌濯塵劫者也。 

2012年2月4日 星期六

菩提樹下的正覺者─感念佛陀

入如來室,

著如來衣,坐如來座。

如來室者,

一切眾生大慈悲心是。

如來衣者,柔和忍辱心是。

如來座者,一切法空是。

    ─《妙法蓮華經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