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5月30日 星期三

心開蔓荼羅(十八):恆河生死書

「能覺察者就是修行人,不能覺察者就是任業力漂流,那就不是修行人了。真正的菩薩是不會選擇度化眾生的,只要有緣都要去度化和幫助眾生。」-卻映多傑仁波切

印度,是一本厚重的古老生死書;在恆河,我一舉步就能看見生死。

在印度雨季結束的十月,我來到聖城,下榻於河階旁的廉價民宿,睡的是給背包客的大通舖。

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

心開蔓荼羅(十七):五感京都

靜坐法門就是要轉煩惱為菩提。練習打坐須以平常心入坐,不要有所求或是亂打妄想。要做到心如止水,不動不搖。--卻映多傑仁波切

冬日京都,櫻花還在醞釀今年絕艷的演出,而梅花早已在悄悄綻放枝頭了,好一派「枝生無限月」的氣質渲滿整座千年古都。

閒走古都,由衷感謝著眼耳鼻舌身意,特別是雙腿雙眼,因為京都的各大小徑之美全賴此五官五感完成。

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

心開蔓荼羅(十六):憶欖仁樹

以佛法的觀點來看,一期一期的花開花謝,正是人生的最佳寫照。在一期的生命裡,我們如何和花一樣盡情的奔放,發揮生命的極致,為大地和人間灑下燦爛美麗的花朵?這是我們必需向花學習的精神--星雲法語

我和一幫人站在巨大的雨傘下,仰頭等待起大風。我們專注凝望樹梢的目光就像見到寶藏,彷彿在陽光下的橢圓形葉脈縫細裡潛藏著神秘閃亮的金磚。

光滑的綠上了層亮釉,那綠有如是天空仙女織就的神田,我們都在凝望等待這樹--美麗的欖仁樹落葉。

2012年5月9日 星期三

心開蔓荼羅(十五): 愛情建築的神話

汝負我命,我還汝債,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,以是因緣,經百千劫,常在纏縛。---《楞嚴經》

愛情果實雖甜,但凋零迅速,且伴隨而來的執著極痛。

泰姬瑪哈陵(Taj Maha)是讓我難忘的建築,難忘的背後還因為一樁傳奇愛情。世間竟有這等愛情的結合,其發生與滅絕,自始至終皆以激情與永恆的承諾來做為此生愛情的印記,其執著讓我驚訝,也讓我思起《楞嚴經》裡佛陀對弟子阿難的開示。

2012年5月3日 星期四

心開蔓荼羅(十四):多讀書

修行好不好沒有關係,但一定要善待你自己的心 -- 卻映多傑仁波切

母親幼年時,台灣剛光復未久,貧窮籠罩在他們的生命上空,身為老大的她又因繼母不疼很快就輟學。失學的她,常感惋惜,因她的腦子是動得快且對生活敏感務實的人,若是當年好好栽培,說不定還是商場女強人呢。

我去墨西哥旅行時也很有感觸,當地於今還有很多文盲,故對讀書充滿了嚮往,也因此很尊敬知識份子。「作家」這個職業還是一個受人尊崇的行業,很多社會議題他們會去訪問重要作家的意見,作家的意見也形成了「良知」的指標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