君子之心事,天青日白,不可使人不知;君子之才華,玉韞珠藏,不可使人易知。--菜根譚
很多人問我,喜歡喝咖啡還是茶?我兩者皆愛。咖啡和茶有點像是我的白天與黑夜。咖啡有咖啡樹,茶有茶樹,當然真去評比,我愛茶。
每天醒轉時,我喝咖啡,讓黑色的聖水轉化成我筆端下的墨水。黃昏將至,我即品茗。喝咖啡是比較快速的,咖啡香也很快消散。品茗則慢,近乎是一種心境。咖啡香像是天青白日,鋒芒畢露,老遠就聞到香氣。品茗則有如玉韞珠藏,舌本留餘香。
秋天時節,我打開新茶,茶譜是佛法山「山外山有機生態茶園農場」,有機茶喝起來有股特殊的「清淨」感,茶色翠綠鮮活,雖然有機茶香氣稍淡,然品起來口感溫潤,滋味醇厚,頗有一番甘甜。於是讓我想起喝這款茶有如在讀(菜根譚)。也因此我特別去了解山外山茶園。原來這茶園是位在台北縣坪林鄉,最特別的是這茶從鬆土、澆水、施肥、除蟲、拔草、採茶及製茶完全由佛法山法師親力親為,還施以(大悲咒)水,且對茶還持咒念佛。
於是這茶顯得好有生命力,這茶有了佛的願力,喝的人也因此心得清淨了。
我邊品茗邊感到舌香與心的對話,也感受到佛家說的:「一日不作,一日不食。」很多人誤以為出家人不食人間煙火,其實不然,他們秉持的正是這種精神,而且還超越了這種精神:以「愛」和「慈悲」來灌溉。
品茗時光,茶葉隨著水的溫度與時間而改變其自身的氣味,也因個人口感之不同,而各有體悟。這還讓我想到一句話:「佛以一音演說法,眾生隨類各得解。」茶的本身也有這種況味,多層次的口感蘊含其中,得慢慢靜心品嘗。
一葉茶就像是「心地含諸種,遇澤皆悉萌。」我品茗時,彷彿可以感受到許多人在這片茶的用心。
用心對待植物是一種美感。就像這佛法山茶葉,就像我去北印度旅行時,看見許多孩子手緊握著,追著旅人的步履,我停下後,他們攤開手,陽光下黑黑的手掌上放置著小小的菩提子,發著黑的菩提子,我全買下來,這些菩提子一時之間充滿了我對孩子們的隨緣之愛,也讓我遙想起佛陀成道時的菩提樹。
之後,我也像山上灌溉茶園的法師一般地灌溉著我的菩提樹,靜待菩提子長成一棵樹。我在喝茶時,不禁也想著,樹和佛陀的一生是多麼有緣啊,佛陀出生於無憂樹下,六年於苦行林,證悟菩提樹(原名畢缽羅樹,自此被稱為菩提樹,也就是智慧之樹)下,雲遊說法結夏安居在林園,最後涅槃地於娑羅樹下。
我一直喜歡植物,也喜愛在安靜的夜晚品茗,或者也常邊品茗邊觀賞陽台上的小菩提樹,因為我從北印度帶回家的菩提子如今已開成了小小苗樹。果然,我們不要小看一葉茶子和一粒種子。
種下善緣,來日將開成善果。愛心灌溉的茶,當然可以栽植成到我舌下的好茶。
「每一個感觸點都是一個啟示。」我的上師開示過的話。
我確信我已經種下一粒菩提子,等待來日俱足善緣,可以遇澤悉萌;以草當枕,餐風露宿,品茗就有如進入一則悠遠古老的夢,品一盅好的有機茶,讓我萌發許多心境,和遙想起很多事呢!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