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年都要大掃除,該丟的,該給別人的,總是大包小包地從家門吐出去。這些東西裡有的曾經是寵妃,現在已是白頭宮女。但有的是仍簇新,卻已用不到了。
每回望著這些東西,我就想自己那裡需要這麼多東西?但每一年在生活裡,竟還是不知不覺地買了許多東西,然後又轉手了很多東西。我的上師曾告訴我:
不要給別人自己不要的東西(除非那個人需要),應該要練習把自己心愛之物贈予他人。
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
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
璀燦的永恆 有感玄奘大師德行 記那爛陀大學的旅次
當我站在唐朝聖僧玄奘大師歷經千辛萬苦至此求學的那爛陀大學(Nalanda)遺址時,內心百感交集,百感即意味著百味雜陳無以名狀,我只能孤立風中長嘯仰嘆斯人斯事了。
彼時午後的陽光豔豔地灑在古老的石佛雕像,紅磚的縫與縫閃過無數的光芒,像是人類恆久的智慧財般在此曾經閃耀,雖然於今印度佛光黯淡,僅存歷史與經典,以及朝聖者的心靈。
在此之地我祈願為何?但願擁有諸大論師般的智慧。
玄奘影響佛經的翻譯及傳入中國實在是浩瀚,光是一部《心經》其影響就已如恆河沙數般綿廣無盡,遑論其他大部頭經典的翻譯。
2012年1月17日 星期二
在永恆之河
by/wenyin
無月光時分,行於河階濕漉漉的窄窄仄巷,極盡目光方能辨清腳底那滑溜之獸畜穢便。印度人似乎習慣處在高密度高分貝的生活狀態,我見他們在許多吵雜骯髒之境,仍有一種怡然神色,至於面對那些人畜所洩之物他們更是見怪不怪了。
我思索著──習以為常,究竟是無感?還是如實接受?
2012年1月14日 星期六
2012年1月12日 星期四
尋找上師之路(下)
時常遇到挫折就會對生活再也不確定,也曾每晚都在收集自己的淚水。
曾某一回在老師面前止不住淚水往下掉,那時老師還在灌錄CD,我只是初聽Demo帶,老師梵唱「六字大明咒」,就是聽著那樣的聲音我一直掉淚。那聲音像是慈母在呼喚孩子。只是等我淚水擦乾了,老師卻用很幽默的口吻說:「是我唱得太難聽嗎?」
幽默可殺憂愁啊!
2012年1月11日 星期三
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
鼓舞眾生的故事:推薦《札希得列》向傳承上師頂禮
《札希得列》向傳承上師頂禮(上)(下)二冊,薄伽梵出版社出版
在我有限閱讀佛書的經驗裡,我常想著如能把偉大的佛陀義理故事化,就像西方《伊索寓言》一般,佛陀義理與佛經智慧應能更普及人心。
這個想法在我閱讀《札希得列》時,忽然在內心驚呼:這就是了!《札希得列》以故事、傳奇、譬喻、寓言、口傳軼事、歷史史料、奇談等形式來「說法」,故事機智率真又富含生動趣味,且還能啟發想像力與慈悲心,是一套極為大眾化的好書,不說教但卻什麼都說了。從青少年到老年,《札希得列》都是最好的心靈讀物。
心開蔓荼羅(一):出離心與病觀
心性的寶藏才是永恆的寶藏,絕對不會是金銀財寶。
「心開蔓荼羅」 專欄
「心開蔓荼羅」 專欄
心是大宇宙,如蔓荼羅( mandala ),你的心就是你的壇城,你的道場。這人間的愛恨情仇全源於心緒。我想寫的是藉由佛陀的義理以及許多大成就者的言行與流傳的詩歌,來觀照我們生活世間的情緒百態。情緒是我們當代人迫切課題,然千百年佛陀早已開示:花開見佛悟無生。我心如秋月,教我如何說。是不能說是無法言喻啊!所以我的書寫也不過是整片佛陀智慧之海的一小滴而已,掩蓋在文字之下的幽微密義,才是得去深思與體會的。
訂閱:
文章 (Atom)